广州的“老字号”不仅仅是商家,更是这个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为了让散落各区的“老字号”形成集聚效应,从2010年开始,广州便准备为“老字号”打造一个集聚区,欲借助群体效应增加“老字号”的影响力。2014年12月31日,荔湾区广州“老字号”一条街启动。3年快过去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条“老字号”一条街“前热后冷”——前半段有人气,后半段则冷冷清清。
2014年12月31日,荔湾区“老字号”一条街亮灯启动。这条全长2.9公里的“老字号”一条街可谓占据老西关的核心地带:从泮塘开始,经龙津桥至龙津西再到恩宁,连接十甫及上下九步行街。沿线包括仁威庙、梁家祠、荔湾博物馆、蒋光鼐博物馆、小画舫斋、西关大屋群以及历史名人故居等著名景点,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记者发现,泮塘到龙津西与多宝口段,聚集了多家餐饮企业和商家,包括伍湛记、泮溪酒家、凌记濑粉、向群饭店等多家“老字号”。记者观察到,因为周围有大型的住宅小区,毗邻中山八童装商铺,这一带人气颇旺。“我们做的是街坊生意,许多顾客都是老熟人。”一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
然而,到“老字号”一条街的中后段——恩宁段,随着餐饮店数量的递减,人流量也开始减少。记者从西关培正小学一直走到恩宁与上下九步行街交界处,在抵达永庆坊之前,恩宁上的店铺“开一家关三家”。过了粤剧艺术博物馆之后更萧条些,有的地方连续7家临街商铺大门紧闭。一上,尽管沿街都有“老字号”一条街的招牌,但除了几家铜器老店外,余下的商铺多半是便利店和售卖防盗门的商铺,和“老字号”扯不上关系。途中,记者发现有两家店铺门面正在翻新,本以为是要重新开张,但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却称这些店铺“无主”。
同属“老字号”一条街,为什么后段的恩宁人气不如泮塘和龙津西呢?记者采访了“老字号”一条街所处的街道工作人员。
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交通痦子的位置与命运不便可能是“老字号”一条街恩宁段旺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泮塘和龙津西,离地铁站还算近,人文景点也比较集中。走到恩宁那边,就比较远了。”该工作人员表示,做游客生意,没有地铁直达、远离商圈,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锐减;做街坊生意,恩宁段的居民不如泮塘和龙津西集中,因此也难以争得客源。
此外,“老字号”一条街恩宁段风格不明显也为街坊所诟病。记者了解到,分布在恩宁及附近街巷的粤剧名人故居有100多处,还有粤剧行业会馆八和会馆,而此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铜器街”。“风格定位不明显,这周边又没有配套商业,我们也不明白把恩宁规划进‘老字号’一条街,究竟是因为粤剧还是因为铜器。”街坊郭小姐说,在很多街坊和游客心中,提起“老字号”想到的多半还是“美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老字号”一条街泮塘龙津西段人气不错的原因:美食较为集中。
也有街坊认为,该段人气不旺是因为租金太贵。记者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到,属于国有或集体资产的商用房租为每月每平方米100~120元,租金不算太贵。
对于美食因素造成荔湾区“老字号”一条街人气不均的说法,荔湾区文化专家表示赞同。荔湾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美食”是刚需,比较容易聚集人气;而恩宁的老字号则以“打铜”等民间工艺为主,“比起人见人爱的美食,民间工艺的受众会少很多”。从地理来看,恩宁除了有诸如八和会馆等文物单位外,还有西关培正小学等学校区。这些区域不可能用作商业用途,所以也造成当地商业的“先天不足”。
不过,随着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开张以及永庆坊完成微,恩宁开始焕发生机。不过,荔湾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表示,“两个文化地标需要更多的互动,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气”。在他看来,比起“老字号”一条街前半段主打“美食”主题,后半段恩宁则更多地在营造文化氛围。“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还需要我们继续挖掘和开发。”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这种人气分布不均的现象“很正常”。“这跟人的流向、习惯有关,比如上下班时的流向、逛街的习惯,这需要相关部门作出更加整体的规划。”王先庆提到,即使在整体人气很旺的天,也存在“一边旺一边冷清”的情况。针对恩宁的情况,他相关部门要从人的习惯和流向出发,进行规划。
据了解,为了丰富“老字号”一条街周边内容,也在做努力。据悉,粤剧艺术博物馆及永庆坊已成荔湾区新文化地标,吸引了广州戏服“老字号”入驻。而在永庆坊周边,也将陆续开设一些新的工艺品店,以游客为目标群体。
对于“老字号”一条街接下来该如何提升或是否有其他规划,管理单位及所处街道工作人员均表示,仍将结合西关大屋历史文化街区主题,走传统文商旅活化道。目前,具体方案仍在走程序过程中。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