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缪亚平 吴洁 实习生肖雨晗)春节到来,昆明各开发(度假)区的特色年俗活动丰富多彩。在高新区马金铺街道,有历史悠久的小独龙舞,舞姿生动、动作刚健有力;在阳镇,有阳大香会,阳大香有着天下第一高香之称;在云南民族村,各个民族村寨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这里还汇集了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如大理白族凉粉和喜洲粑粑、基诺族冲天椒烤鸡翅、苗族花山鸡和火烧脑花等,不可。
与别的地方不同,马金铺的小独龙舞只需两人,一人耍龙,一人舞宝。这里的老人说,唐朝就有小独龙舞了,清至期间,小独龙舞在马金铺乡化古城、左所等地开始传承。小独龙小巧别致,舞动时舞者上下翻滚,前后跳跃,见龙不见人,舞姿造型生动神奇,动作刚健有力。从舞蹈程式上看,无程序,即兴而舞,但却有一些别致有趣的造型动作,如龙戏珠龙吃珠龙定珠龙转身龙盘结等。
小独龙舞多在农村节日喜庆时表演,20世纪50年代还曾被云南省歌舞团编入民族舞蹈《万盏红灯》中。如今,只有马金铺地区有此项活动,传承人也不太多,2007年,马金铺小独龙舞之乡被昆明市人民列入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在马金铺除了特有的小独龙舞外,还有2004年由当地农民自发组建的林塘龙狮队。2011年,在高新区的重视下,林塘龙狮队重新进行了队员调整和充实,并由高新区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舞龙舞狮训练,每年补助6万元用于龙狮队的日常训练和培训。经过专业训练后,龙狮队屡获佳绩,成为全昆明龙狮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2017年春节前夕受邀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云南省主办的春天的幸福2017年云南省新春文艺晚会。
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一到过年,贴窗花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用寻常剪刀与纸张就能变幻出各种艺术品。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马金铺乡化城村的剪纸称得上一绝。在这里,就有一位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庆。
高庆家自祖辈起便有制作彩扎的手艺,这门手艺至今已传承了五六辈人,做彩扎与剪纸渊源匪浅。因此,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家族的剪纸技艺也得到了积累和发展。高庆自幼年起便耳濡目染,对这项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人们在一旁制作时,他便留心观察,在模仿中开始学习剪纸。
长大后,高庆虽然进入了医院工作,但内心强烈的喜爱让他无法放下剪纸,最终高庆辞去工作,努力钻研起自己所热爱的剪纸艺术。他的剪纸作品广受好评,还开起了自己的剪纸艺术工作室,更被推选为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剪纸是具有实用性的手工艺品,根据用途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贴窗户上做装饰的窗花,还有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喜花,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礼花,以及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鞋花等。
在海埂街道太和社区,大年初三组织春节文艺演出,用花灯歌舞、昆明小调等形式来歌唱新生活;星海社区每年春节都会组织文艺活动,让文艺爱好者们有一个展现的舞台。在大渔街道,28支文艺队举行新春文艺演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文艺演出新增了一些节目,花灯节目是《新风赞》,主要歌唱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严治党等方面的内容。星海社区文艺爱好者杨凤树大年初二组织社区文艺队唱花灯,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春佳节。
海埂街道共有67支文艺队,每年春节期间各社区会自发组织系列文艺演出,今年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十九大以及其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海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埂街道推出魅力海埂·耀动滇池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分别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节日民俗、体育健身、素质教育、大众摄影、全民阅读等方面挖掘、整合、激活辖区文化资源,积极探寻基层中华文化建设之,初步形成凝聚和激励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春节长假期间的年还没过够,正月里不妨到阳镇感受一下传统民俗--阳大香会。阳大香会是当地最热闹、最盛大和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点大香、唱大戏,还有各色当地特色小吃,绝对是够地道的传统年味儿。
阳大香会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在当地,一直传承至今。阳大香有着天下第一高香之称,高一丈九九,上口径三尺六寸,下口径一尺八寸,中间香由每年新砍柏木制成,四周竹篾编制,外层糊裱以三国内容为主的彩画。过年前当地人就会开始筹备聚在一起做大香了。
虽然正月十五才是点大香的日子,但正月十四送大香也是热闹非凡。晌午刚过,人们就开始往阳集镇聚集。口刚好在边的,会准备一个火盆点上松柏,迎接送大香的队伍。中午,踩街队伍整装待发,8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用轴承架子车推着高香,四边至少1人用绳索牵引。大香前面16人执五色旗,再前面4人鸣锣开道,最前面是斋奶抬火盆、焚香柏抛洒净水,大香后面獐马跟随,关索队伍紧跟其后,之后是秧佬鼓迂回跳跃边舞边行,再后是各村的文艺队伍。整个踩街队伍长近千米,大约需要行进两个多小时,最后到达龙泉寺。
大香送上龙泉寺后,正月十四的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人们到龙泉寺上香或观看民俗表演,正月十四这天演的就是关索戏。关索戏是大香会上的又一重头戏,不仅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而且是大香会祭祀活动的重要环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2018年春节,云南民族村各个村寨按照本民族的过年习俗装饰家堂、贴春联、插香火、摆糖果及铺松毛等。白族、纳西族、彝族、藏族、苗族、水族等村寨用本民族文字贴对联,年味十足。
期间,迎春、走村祈福、同唱一首歌、欢乐年俗、村寨拜年、祭祖仪式、迎春踩街、龙狮闹春、春台晒艺、民族美食街、高原的、抓鸡比赛等活动,呈现一片欢乐的春节氛围。
春节期间,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汇集1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游客及市民可以品尝到大理白族凉粉和喜洲粑粑、基诺族冲天椒烤鸡翅、苗族花山鸡和火烧脑花、藏族酥油茶、纳西族鸡豆凉粉、彝族羊汤锅、哈尼族烧豆腐、景颇族土罐米线、瑶族清香玉米饼、普米族苏里玛酒等特色美食。
在老家的寨子里,春节前就要准备好香肠、腊肉等食物。过年期间不干农活,所以各种食物、柴禾等都要准备充分。景颇族村寨领班祈腊苗告诉记者,老家村寨有很多过年的民俗活动,但云南民族村内主要以取新水为主,主要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村民幸福安康。取水现场,会向游客景颇族拜年的习俗,邀请他们一同喝新水或用新水洗手,祈求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景颇族的习俗中,每年的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云南民族村景颇族村寨的村民们就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各种祭祀水神的食物,将鸡肉、米、粑粑等食物放在水碓房的水井边,并跳起目瑙纵歌,在祝福语中用竹瓢打水,称为新水。随后将新水称重,如重量超过头一天晚上特意放置的水,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云南民族村内阿昌族小伙雷加程告诉记者,老家每年春节时全寨村民都要祭寨神、祭秋神、祭灯神,由德高望重的男性寨中长辈领衔祭祀。初一女人休息,男人凌晨争挑第一担水,老人清晨供斋祈福。初一不能舂碓,要给农具、果树、牛马贴红纸条,早饭后全体青壮年村民敲锣打鼓去远山砍秋杆。初二开年后,新媳妇回娘家拜年,按家族割道,一家家吃春客。
在云南民族村,与景颇族相邻的阿昌族村寨主要的活动是舞狮子开财门。狮子的骨架是用竹子做成,再用硬纸进行装饰,还要准备祝福用的彩色布条。雷加程介绍,在仪式开始前,要在景区内的阿昌广场准备活鸡以及鸡蛋、米酒等祭祀食物。在村寨里年的带领下,一手拿活鸡,在祝福语中开始舞狮,旁边的游客可在舞狮结束后,抚摸狮头并将手中的彩条放置其上,还能获得狮子身上的装饰物,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云南民族村彝族村村长李虎介绍,彝族姑娘和小伙抬着进贡所需猪头、羊头和鸡,一吹着过山号,唱歌跳舞,先祭拜彝族的树神,再祭祀彝族的祖先。祭祀彝族祖先时,彝族姑娘和小伙拿出提前杀好的鸡,跳着祭祀的传统舞蹈,点香祭拜。
随后,好客的彝族人准备好自己酿的米酒,和游客们一起伴着欢歌和舞蹈,举行彝家人的砸酒活动。春节期间,彝族村寨还举行年酒迎客活动,游客可以品尝到彝族的传统美食美酒。我们准备了彝族特有的羊汤锅、马帮烤鸡和香甜的米酒,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彝族村品尝。李虎说。
大年初一当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素,按习俗是不能去别人家做客,但可以去外面玩,所以白族人在这天会祭三塔、祭本祖。这项仪式从早上就得忙活起来,因为白族人有收头香的说法,收了第一炷香寓意今年平安顺利、心想事成,然后一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带着祭祀需要的贡品,从三塔到本祖庙完成祭祀仪式。
白族人对过年的仪式很讲究,他们认为本命年的人有福气,所以在新年伊始,白族人就希望本命年的人到家里做头客。此外,白族年初二拜年,在地上铺上一层松毛,意为除旧尘、过新年,前来的游客们需喝上一碗白族人家自制的和着小米花的红糖姜茶,白族村寨的身着白族传统服饰,为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大大小小的红包,邀请客人们一起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