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出版,收录了沪上具有代表性的56处知名建筑。图为该书封面平摊图。 (上海人民出版社供图)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读懂上海,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昨天在上海书展首发,以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娓娓道来沪上56处知名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文测试你的前世今生化内涵。
该书编委会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城市导览指南或旅游打卡手册,《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递出了一份独特的邀请函,盛邀人们“打开”上海这本大书,漫步品味一个个独具美感的建筑空间、一处处嵌入人民生活的文化地标。它们不是没有温度的钢筋水泥,而是积淀着城市、品格和时代风貌的立体画卷,背后所呈现的恰恰是这座“人民城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进步史、创新史。
松江方塔、龙华塔和龙华寺、嘉定孔庙等厚重老建筑诉说着“春申古风”;外滩建筑群、上海邮政总局、上生·新所散发出“交汇”的;大世界游乐场、国际饭店、杨树浦水厂交织海派独有的“都会映象”;“梧桐深处”的一大会址、渔阳里、周公馆流淌着党的诞生地的红色基因;上海大剧院、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合奏一曲“海上华章”……
上海,素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本书通过五大板块串起上海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建筑,简洁解读配上高清图片,处处积淀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彰显着“、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
这是中国的诞生地,是中国人初心孕育、梦想启航的地方,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百年传承不息。走进一大会址,1921年7月23日晚,13位操着各地方言的知识和两个外国人聚到一张长桌边,在一个不大的客堂间持续数日的讨论。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大会宣告中国的正式成立。会议的地方,就在当时的上海望志106号。
这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国拥抱世界的前沿、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目录中压轴的建筑是上海国家会展中心,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此举办,此后每年,“四叶草”都将举办进博会,这一注脚让人们读到“”之于上海的深意。作为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作出的重大决策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市场的重大举措,以“四叶草”建筑为标志的进博会着中国的和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更是时时领风气之先、始终奋进新时代、立志创造新奇迹的城市,从不断刷新的上海高度、上海速度里,能读到中国的“高度”“速度”与“温度”。比如上海中心大厦,突破了“世界上尚无软土地基上建造6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先例,在设计中采用了40多项绿色技术,还开出了“最高书店”朵云书院,为城市增添了新的天际线。
从梧桐树下老洋房、老弄堂里石库门,到一处处名人故里、历史遗存,从昔日“工业锈带”变身今日“生活秀带”,《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告诉读者:阅读一座建筑、一片街区、一段建筑发展史,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也是这本书收入的建筑之一。曾经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每年8月都会全城书香涌动,无数读者在这里找到好书、见到心仪的作家学者,享受着阅读盛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展位上,“建筑可阅读”五个醒目大字,与一张张书中的建筑照片彼此呼应,构筑出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专区专架,不时有读者驻足翻阅。
而这正是城市建筑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活样本之一。恰如书中前言所描述的,这终究是一座人民的城市,传奇般的建筑空间终究来自人民的智慧与双手,它们也终究是属于人民的财富与记忆。
城市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在学界看来,城市更新,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也要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的留存拓展,让空间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比如,千余米长的外滩拥有中国最大的近代建筑群,涵盖了外廊式、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装饰艺术等各种风格,几乎是一部生动的缩略版近现代建筑史,更是上海的“城市会客厅”,无数市民和游客在此流连忘返。
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去年12月,作为“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的重点项目,《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编辑出版工作启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城市推广中心联手打造。眼下伴随着新书出炉,市文旅局发布了10条“建筑可阅读”旅游线,包括“难忘红色记忆”“江河情怀”“重温休闲时光”“寻踪名人传奇”“传奇建筑新生”等。目前沪上建筑从近百处增至1237处,二维码数量从400余处上升到1827处。“建筑可阅读”工作范围也从6个中心城区推广到全市16个区,进一步深化了文旅融合,擦亮城市名片。
未来,多个建筑单位将增设英文介绍、VR体验等服务功能,推出线上有声产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让精彩的建筑故事、上海城市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吸引更多人走进“人民城市”,在这里阅读上海、读懂上海、体验上海、爱上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