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著名景点
  • 邢海明大使接受韩国《中央日报》英文版专访
  •   》是韩国三大报之一的《中央日报》创办的英文,创办于2000年,与《纽约时报》国际版一同发行。

      一、现在距离您1月份来韩赴任已经过去近9个月,请问您有什么感想?特别是在因为疫情难以开展面对面外交的背景下,您作为大使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期间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答:我从1月底至今赴任近9个月,正值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全球人民共同度过了一段很困难、很痛苦的时间。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文明深度交融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地球村,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公共卫生安全重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携手应对新冠疫情,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必然选择。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界限差异,齐心协力、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才能汇聚战胜疫情的磅礴合力,早日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尽管疫情阻断正员往来,但中韩两国保持双边交流的势头并未减弱。两国通过视频、通话等保持着各层级沟通。特别是在疫情形势好转后,双方克服困难积极开展线下往来。中韩经贸联委会在青岛成功召开,中央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来韩磋商,中国江苏等地方代表团也相继访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和中国驻韩国大的同事们将继续以己为桥,加强两国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增进人民友好感情,推动中韩关系再上新台阶。

      二、韩中两国积极携手共同应对疫情,在您的带领下,中国驻韩国大开展了捐赠口罩、“快捷通道”等有意义的活动。您如何评价韩中两国应对疫情的表现?面对两国航班不足、人员和经济交往活动受阻等问题,您有何计划解决?

      答:面对疫情,中韩两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树立国际合作抗疫典范。一是两国元首直接引领。习和文在寅总统两次通话,高度评价各自疫情管控,就开展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二是积极开展互帮互助。中国疫情吃紧时,韩国朋友积极伸出援手。韩国疫情加剧后,中国积极向韩国捐赠出口防疫物资。三是率先成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率先开通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保障跨国复工复产的实际需要。四是共享包括管控、医疗资源调动、临床经验等防疫信息经验。以上合作举措守护了两国生命健康,保障了两国供应链、产业链,生动诠释了中韩命运共同体。

      当前中韩两国都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结合疫情形势,双方不断创新制度安排,保障两国紧急必要人员往来。中韩间往来航班从疫情最严重时期的每周不到10班,逐渐恢复至近30班,航班数是中国同世界间最多的。我们注意到,最近韩国本土疫情仍在持续,及时出台了各项管控措施。如果两国能够继续有效防控疫情,相信两国间往来航班数还有望继续增加,为两国人士往来提供更大便利。

      答:人类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未知传染病对任何人、任何而言都是难题。引发此次疫情的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一开始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从识别病毒到掌握其性质及途径,充分了解这种病毒并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都需要时间和过程。中国是最早发现和报告新冠疫情的国家,是新冠病毒的者。面对未知病毒,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发布病毒基因序列,公布诊疗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支持帮助。中方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应对措施,这是有目共睹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有力疫情蔓延,不仅管好了自己,更为全球抗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守护全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个别美和一些却污名化中国的“病毒”,要求中国负责。这些毫无根据的不实之辞,目的是混淆国际,个人资本,给自身失误甩锅推卸责任。希望韩国对此有认识,不要被“带节奏”。

      四、近来有声音质疑中国开发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您怎么看?中国积累的疫情相关信息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发的疫苗信息能否向韩国提供?中国是否在和韩国讨论向韩国提供中方研发疫苗?

      答:截至9月,全球有八款冠病疫苗处在第三阶段试验,其中四款来自中国。中方的科研成绩得到大家认可,不少国家都对中国疫苗寄予厚望,认为中国疫苗是最安全、最有前途的疫苗。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将尽最大努力做好疫苗研制工作。

      习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品的一个重要举措。中方将继续同“实施计划”各方一道,为全球团结抗击疫情、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中国贡献。

      五、8月中国中央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访韩时,表示支持韩国为推动半岛和平进程付出的外交努力。然而在当前朝美对话长期停滞的背景下,中方的背景是什么?朝鲜要的是什么?中方为推动朝核问题解决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是半岛近邻,是半岛问题的重要相关方。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立场是一贯的,中方半岛和平稳定、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支持南北改善关系。多年以来,中方为地区和平稳定,积极劝和促谈倾注巨大努力,这是有目共睹的。半岛问题的根本是安全和发展问题,症结是相关方之间缺乏互信。对话协商是解决的唯一途径,这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希望各方沿着“双轨并行”思,按照“分阶段、同步走”原则,加强对话协商,相向而行,积极寻找妥善解决彼此的合理关切的有效途径。中韩两国在半岛问题上的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场。当前形势下,中韩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形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做工作,推动各方相向而行,好各方对话沟通、半岛局势缓和的大方向。

      六、国际社会关注渐趋激烈的中美战略竞争,担心今后中美霸权竞争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安全紧张。您如何评价当前中美矛盾现状?

      答:目前中美关系陷入困难局面,主要原因不在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任何国家愿同美国作对,中国也是如此。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没有逞强称霸的基因,也不想挑战美国霸权。但美国一些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内需要,竭力地把中国渲染成对手甚至敌人,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择手段阻碍中美之间的联系。这种单边主义和旧冷战思维非常,不仅损害中美两国利益,也会世界人民。我们愿继续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不断推进中美关系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坚定不移地捍卫自身正当和利益。

      七、受中美贸易纷争持续影响,不少跨国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东盟等地区。全球供应链因此发生很大变化。中方如何应对?

      答:中国经济犹如大海,经得起大风大浪,外部冲击和挑战绝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未来十年二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国。刚刚过去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国成立71周年纪念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多年超30%。今年以来,中国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指标稳步回升。今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P)增长率为3.2%,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7、8月份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引发了们的消费热潮。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中国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展望今年全年,中国经济不仅预计将实现正增长,并且有望完成年度主要预期目标。

      着眼疫后,中国正持续全面提高对外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世界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会。中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黏着,数万家韩企在华投资兴业。此前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韩国企业仍将继续扎根中国,认为中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希望韩方抓住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八、美国对华为产品、抖音、微信加大制裁,推进构建“经济繁荣网络”(EPN),“四国联盟+”(Quad+)等战线,您对此有何评价?

      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任何多边、诸边合作都应当、包容、透明的,而不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都应当有助于增进地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而不是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在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治理需要建立互信、深化合作。中方反对泛化概念,国家力量,对信息网络企业进行无理,这不仅违反了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不久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就共同全球数据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表明中国主张。这一旨在全球数据和供应链安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制定合理的数据全球规则提供蓝本,也是中国为全球数据安全作出的庄严承诺。中方愿与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共筑全球数据安全,共担数字时代全球责任,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从地区国家共同利益出发,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事,而不是相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包括韩国在内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中方高度重视韩国和中韩关系,愿继续同韩国一道推动中韩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共同多边主义和贸易,致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

      九、习提出到2049年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最强国家的中国梦。中一直实现中国梦吗?这一计划会不会有变化?

      答:中国梦是中国以来,习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其中到2049年中华人民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梦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要实现国家富强,也要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中国人均P只有美国的1/7,还有6亿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足150美元。我们将继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深化,开拓创新,为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没有国强必霸的传统,中国人没有逞强称霸的基因。中国梦是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并不冲突,而且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中国梦”不是“帝国梦”,不是“一国梦”,不是“排他梦”,更不是“霸权梦”。实现中国梦,不仅中国人民,而且也将包括韩国人民在内的人民。

      推背图全集

      十、习访韩事宜推进如何?今年韩国是韩中日三国合作的国。韩方是否可以期待李克强总理届时访韩?

      答:习与文在寅总统在双多边场合多次会面,并多次通话、互致函电,结下深厚友谊,为中韩关系发展和两国合作指明方向。中韩外交一直就习访韩事宜保持密切沟通。习访韩是中韩关系中的大事。目前虽然还不能确定习访韩的具体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韩国将是习在疫情稳定后优先访问的国家之一。我同韩国朋友一样热切期待习早日访韩。相信此访将成为中韩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两国元首将为下步中韩关系发展举旗定向,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中韩日三国是近邻,经贸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利益深度融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中方高度重视和期待中韩日三国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三国应继续强化区域合作,早日战胜疫情,在欧亚东部形成“稳定岛”。中方支持今年中韩日领导人会议顺利召开,期待韩国作为会议国,能够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为会议召开营造稳定的外部。当前新冠疫情仍给我们的交往造成一些麻烦。相信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稳控,两国高层会有更多互动交流。

      十一、过去20多年韩中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您认为未来20年韩中关系最大的课题和重要目标是什么?您是半岛问题专家,了韩中建交过程,您所设想的半岛未来以及半岛同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

      答:作为中韩建交的参与者和为中韩关系发展努力工作的,我对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全面发展深感欣慰。28年来,中韩关系一步一个台阶,实现了从“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跳”,正成为实现共同发展、致力地区和平、携手振兴亚洲、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双方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互动和各层级交流,经贸往来进入3000亿美元时代,人员交往超过1000万人次,互为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地方之间更是结成数以百计的姊妹关系。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韩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提质升级,为两国和两国人民、乃至本地区和全球不断贡献正能量。

      当前,中韩两国在管控疫情、重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显示出中韩合作的韧性和巨大潜力。中韩两国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正如两国领导人多次指出的,我们要加强“一带一”同“新南方、新北方政策”的对接,致力实现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疫情加速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中韩可加大在数字经济、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合作,抢占数字先机。中韩两国在半岛问题上的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场。

      和平繁荣的半岛是中韩双方共同愿望。当前形势下,中韩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好各方对话沟通、半岛局势缓和的大方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做相关方工作,推动其相向而行,早日重返谈判桌。

      十二、虽然您表示过没有所谓“限韩令”,但韩流文化进军中国受阻是现实。事实上的“限韩令”什么时候撤回?

      答:所谓“限韩令”事实上并不存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韩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和波折,进而影响双方合作甚至是,这是难免的,也是一时的。人文交流是双边关系的重要部分,对深化中韩关系、夯实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始终对此保持积极态度。相信疫情过后,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将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文化旅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中韩关系、夯实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对扩大两国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各领域交流合作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双方应进一步共同努力,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创造有利条件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