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工跟进两年,她一直。后来大家每周一次上门提供服务,想尽各种办法去陪伴她,终于了她接受我们的服务。”说起同事们对一名单亲妈妈进行介入服务的经历,广东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周巍除了感慨,还呼吁社会正确认识社工。
“实际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以‘助人自助’为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社会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的人员。”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说,社工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专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沟通障碍、吸毒人员等各种深层社会问题凸显。在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正在成为加强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近50万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4686家,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开发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18万个。
在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思斌看来,社工通过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有助于解决困难群体和其他有需要群体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解决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痕、促进社会融合、建构良好社会秩序。
“社工不是做好事的人,而是把好事做好的人。”周巍认为,一个好的社工要有创新的意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要有坚韧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还要有大局意识、政策意识及人文关怀。
缺少可持续的继续教育和社工督导的资源支持;基层购买社工服务指标和服务方向存在巨大差异;相关部门对社会工作认识得不全面使得协同开展工作受阻;薪酬待遇与同龄工作者相比捉襟见肘……这是深圳市恒爱家庭服务中心负责人臧切儿对社工生涯的“困难总结”。
10年前,臧切儿从一个“居家助残”的项目“阴差阳错”地加入了社工行列,此后一直从事对肢体障碍者、脑损伤儿童、辅助器具服务及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的培训。
“从今年的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进一步细化社会服务,进一步深入探索可持续的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尝试,这让我们很受鼓舞,但是在基层实践中,相关政策设计还亟待完善。”她说。
黄胜伟坦言,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仍存在政策制度不健全、收入保障和晋升道不明朗、专业人才数量规模与社会服务需求不成正比、社会为专业社会工作提供的岗位有限等难题。此外,东部好于部、高层推动力度好于基层推动力度、专业社会工作越往贫困地区越难看到作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2020年专业社工人才达到145万人的要求,我国专业社工人才还有近100万的缺口。
全国代表、四川省仁寿县文林镇文林社区党总支唐群容表示,基层很缺乏专业社工,比如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留守老人关怀等方面。此外,社工的工作量大但收入微薄,通过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人才。
记者从部分出席的全国代表处了解到,近年来社工开始活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等诸多领域,在预防家庭、青少年服务、社区矫正、社区禁毒等相关领域,社工的角色正在日益凸显。
全国代表、省市莲池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袁红梅说,部门应转变思维,寻找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从“花钱养人”变成“请人办事”,从而更好地解决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问题。
她,在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健全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价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务定价机制,充分合理地考虑将社会组织的人力成本纳入购买价格,避免因定价过低而造成社会组织困难,不利于留住人才,特别是社区社工人才和青年社工人才。
事实上,健全购买社会服务制度也是对推进社会工作的要求。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明确,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社会调节功能,完善参与机制,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
黄胜伟介绍,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社工服务体系的创新。如广东省由出资向社工机构购买社工岗位,并将社工派驻到社区、学校、医院,为某一特定群体提供服务;使用单位向社工机构购买单项社工服务,如就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残障康复等项目,以合同管理的方式交由社工机构实施等形式。去年,广东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量超过11亿元。
王思斌认为,购买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可以满足广大居民的众多需求,解决众多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效果,还可以吸纳更多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就业。
“运用社工的和方法,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生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周巍说,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很好,希望和社会能给年轻的社会工作事业多一点支持和理解,加大政策支持和法制化力度,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长远的保障。(参与采写:董小红、梁建强、管建涛)
3月15日是第10个国际社工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15日在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国已培养近50万名专业社工,发展4686家民办社工机构,开发了18万余个社工岗位,成立了455个社工行业组织。
“扶贫济困是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投身脱贫攻坚战是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时代责任。”李立国说,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我国普及性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方兴未艾,承担着同样的与责任。
据介绍,2006年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决策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配套、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相衔接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和社会工作者带领志愿工作者的“两工协作”服务机制;丰富促进农村困难群计发展的手段,创新服务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群的方法,拓展了参与社会救助事业的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开锁匠,却叩开了无数人的“心门”;他们不是摄影师,却记录着最动情的画面;他们是我们并不了解却非常需要的一群人——社会工作者。
“那时我们经常被当成推销员,有时候还会被保安赶出小区,被家长拒之门外。”回想2008年到福州担任专业社工时的场景,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安娟感慨万千,“了解专业社工的人并不多,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服务对象。”
一次次争取、一次次谈心,一些曾被视作“问题孩子”的青少年在这里摆脱了困惑,平稳社会。“虽然感到有压力,但是我仍然希望多做一些尝试,带来一些改善。”刘安娟说。
提起“社会工作”,有人觉得是业余社会活动,也有人认为是志愿服务。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我国这项事业开展情况如何?国外又是如何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记者带您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按照这种定义,社会工作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专业,具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一种实施社会政策、传递社会服务的现代构成。跑男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