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各级气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紧急增援,加密监测,精细预报,为抗震救灾提供气象保障。
在10日下午的震区专题会商前,支援抗震救灾预报服务工作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和副首席预报员孔期正在四川省气象台分析研判天气形势。
“其实我们的支援工作从地震发生当晚就已经开始了。”孙军说,8日22时,中央气象台与四川省气象台进行视频连线并得出震区未来三天精细化天气预报。此前预报结论显示,10日夜间至11日白天震区将出现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而孙军支援工作的重点正是针对这次降雨过程的形势及变化,与当地预报员一起研判震区天气,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分析,为一线决策、救援等各方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震区中期的天气形势也是他此次支援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
10日0时飞机刚一落地,孙军又要在四川省气象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8时全国天气会商、10时四川省气象台中期天气会商、11时四川省视频天气会商;11时30分省防总天气会商;16时震区天气专题会商……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想起了2010年7月底至8月初支援和国庆节期间支援海南防汛气象保障的时光,此次入蜀,他同样面临着预报中的难题。“四川的地形条件更加复杂,这不利于预报员分析天气形势,准确把握预报结论。”孙军说,目前分析震区的天气,不仅要关注大尺度降雨天气,更要提升对小尺度降雨的性,因为在地震发生后,山体较为脆弱,降雨很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此外,山地在午后还容易出现局地的对流性天气,这种分散的、不均匀的阵性降水更不利于预报员把握。
除了星夜驰援的首席专家,各级气象部门多样化的监测手段和的科技支撑也让震区的精细化预报有了保障。“针对震区开展的加密监测手段让我们的预报更有底气。”孙军说,比如“风云二号”F星六分钟一次的区域加密观测就让他能更加清楚地看到震区上空云系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分析研判降水过程的发展及演变趋势。此外,智能网格预报的应用也在捕捉小尺度降雨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未来几天,孙军将继续在四川省气象台支援当地的抗震救灾预报服务。在得知记者将赶往震区后,孙军以“首席预报员”的身份提示:“目前震区还可能出现余震且11日降水过程较强,一定要注意安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