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山西人爱吃面食,也做得非常精致,所以来这里旅游一定要品尝当地一两个著名的面食。
2、山西旅游景点与景点之间途较远,请预备适当分量的水、干粮或者零食,及时补充体力。
3、山西昼夜温差较大,中午较热,游客要注意防晒。但早晚凉需要带外套。
另外,刮风时候比较多,最好戴个帽子,气候干燥多喝水。
4、山西旅游景区的物价一般比市区略高,而且有可能碰到假货,游客需货比三家。
5、请在出门前就准备足够的电池和胶卷,避免在景区购买。
6、山西的众多景区,尤其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游览区,非常注意和清洁工作,请游客多加留心,注意。
温馨提示1、山西属黄土高原,早晚温差大,需准备长袖衣裤,以免夜晚着凉。同时山西也很干燥少水,还要带好太阳帽、防晒霜、润唇膏、湿纸巾等用品。
2、俗话说:山西人,缴枪不缴醋,足以见山西对醋的钟爱程度。所以来山西一定不能错过山西陈醋。吃饭的时候加一点醋,更加美味。
3、如果你习惯了北上广的消费,来到山西,一定会大吃一惊。也许你会吃惊到说出:山西人民太淳朴了。一大碗面才四五块钱,一百块钱就能住上设施很好的旅店,花费远比发达城市低很多。
4、由于山西山较多,如果选择自驾的话,一定要格外注意。可以这样来比较,连经过山西的动车和高铁都要减速,更何况汽车呢?
5、山西饮食是出了名的以面为主,喜欢吃米饭的游客,请入乡随俗吧,因为这里的米饭比起其他地方来说也许没有那么好吃,这时,何不尝尝美味的面条呢?
6、山西的水碱性较大,可以适量食用山西特产老陈醋,不仅可中和水内碱质,还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更有美容的奇特疗效。
山西文化地理
历史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越是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地理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文化山西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名,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这里地灵人杰,孕育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与文人,而山西最为著名的晋商更是足迹遍布华夏大地,甚至享誉全球。
【晋商文化】
晋商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成为晋商最鼎盛时期,并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一直称雄中国商界500年之久。
晋商家族有别于一般的官绅家族,其是具备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传统建筑】
平遥古城是一座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同样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以及安徽歙县统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我国首次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取得成功的古县城。
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其各历史时期的建筑规格、施工方式以及用材标准,更反映出中国古代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艺术进程以及美学成就。
【佛教文化】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统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目前遗存的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以及造像约五万余尊,是中国公元5至6世纪期间最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伽耶以及拘尸那迦统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大智文殊师利”的道场。
【传统风俗】
山西人是制醋的行家,是由于山西人酷爱食醋,其程度更可以称为全国之最。山西人对爱吃醋的人称之为“老醯儿”,在民间更有着无醋不成味的说法。
山西作为醋的故乡,在以前可谓“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至今在民间仍保留有做醋的遗风。
【传统戏剧】
晋剧是山西省的传统梆子剧种之一,由于其最早起源于山西中部,故被称为“中梆子”,也简称“中戏”,外地称其为“山西梆子”。
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班社众多且人才辈出,特别是出现了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以后,晋剧的艺术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面食文化“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今天,也从黄土高原全国,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1、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并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看了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地说:“切”不动就“砍”。于是,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2、剔尖: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3、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4、揪片: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5、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6、拨鱼:把和得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7、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8、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9、头脑: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10、沾片子:山西太原周边特色食品,煮食。以菠菜,芹菜等的叶部或者豆角,茄子,裹以干面粉煮熟,拌醋调和(醋,盐,葱花炒制)或蘸水水即可食用。
山西活动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出现于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山西的四大剧种:晋剧、蒲剧、北梆子和上党梆子。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种类丰富,有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等等众多形式,游客可以观摩欣赏,精湛的手艺绝对让您叹为观止。
太原大同临汾晋中五台山
五台山六月庙会时间:每年6月份
活动地点:五台县台怀镇
交易牲畜的农民、朝山的香客、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都云集于此,最热闹的时候台怀地区聚集有14-15万人,当中还穿插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晋商社火节时间:每年腊月二十八-正月十八(公历2月9日-3月1日)
社火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晋中民间的传统表演艺术,社火已成为富有喜庆、吉祥、祝福等美好愿望的民间娱乐活动,主要活动项目有:平遥古城逛花灯;神奇绵山挂祥铃;王家大院闹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