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按照财政部国库司提出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安徽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实际,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实现省级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支付电子化业务全流程上线运行,完成了省级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任务,并在合肥、蚌埠、滁州三个市试点进行推广。
准备充分,为国库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徽省财政厅在相关业务流程、制度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
在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工作的有序进行。截至2014年年底,完成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目标。二是公务卡管理制度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严格控制现金提取。三是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管理。省、市、县财政动态系统全部成功上线运行,初步构建起“智能预警及时、系统处理迅速、综合核查翔实、信息反馈全面”的国库集中支付实时动态体系。四是规范预算单位基本账户管理。对省级行政单位基本存款账户资金清理界定,实行账户统设、资金统管,集中收付,分户核算,严把支付审核关。
在构建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早在2009年,安徽省遵循《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了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贯通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全过程。系统于2010年在省本级上线运行,2012年完成在16市、76县(区)的推广应用,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全部预算单位、数据集享、流程完整顺畅、业务处理规范、支付办理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大系统,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同时,安徽省财政厅还启动了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系统建设,并于2012年底启用安徽省财政数据异地备份中心,提供数据安全和系统应急处理保障。
在省级财政直接支付无纸化方面,安徽省财政厅启动“省级财政直接支付无纸化”,逐步取消财政直接支付纸质申请书传递,开展方案编制和业务梳理、技术准备等相关工作,并将财政直接支付无纸化全面纳入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内容。
七大措施,全面推进支付电子化管理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安徽省财政厅采取七项措施,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电子化工作,成立省级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业务组和技术组,明确职责分工,并建立由财政厅牵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各代理银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同推进试点工作。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构建业务处理标准化、单据传送无纸化、比对审核自动化、资金支付安全化的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总目标,从四个方面开展实施建设:部署财政部统一标准的电子凭证库,构建电子支付安全支撑体系;国库支付信息系统,适应支付电子化管理的新要求;加固信息安全系统,完成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制定国库电子化管理相关制度,保障支付电子化管理业务规范运转,做好应急处理预案。
与此同时,安徽省财政厅分三个阶段实施相关项目。2013年6月,实现预算单位至财政部门的直接支付申请书电子化管理以及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的实拨资金电子化管理上线试运行;2013年11月,实现财政与代理银行的直接支付电子化管理上线运行;2014年12月,实现授权支付以及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划款清算电子化管理上线运行。其间,在财政部指导下,多次修订《安徽省级财政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财政部审核确认。
三是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自2013年2月起,多次召开项目研讨会,全面梳理财政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业务流程,确定电子印章加盖节点及类型、电子凭证入库时机、支付平台数据控制等事项。这其中,由于直接支付申请书电子化涉及多家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电子印章和证书管理方式便成为难题。安徽省财政厅经多个方案比较,确定申请书取消预算单位电子印章(公章),采用一录一审两岗数字签名校验方式,通过电子凭证库上传申请书、百万以上大额资金支付申请用短信通知单位确认、500万以上资金支付财政部门加岗审核的方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复杂度。2014年7月,组织梳理全省16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形成《安徽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标准流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业务依据。
四是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在关键技术测试中,重点攻关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与电子凭证库连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单位电子支付印章和电子密钥的选型。针对省级预算单位网络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党政专网、VPDN、拨号三种网络下的测试,并综合财政系统入围的四种身份认证USB-Key产品、电子印章公章和私章存放在服务器端或个人密钥的方式等因素,编制17种场景进行单笔和多笔单据入电子凭证库签名验签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技术选型、编制技术方案。2013年3月下旬,召开“安徽省省级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技术方案评审会议”,对测试报告和技术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研讨,并结合专家意见对项目建设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是分步实施系统。制定项目实施应急处置预案,启动项目建设软硬件采购工作。2013年3月至5月,安徽省财政厅先后完成了省级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电子化以及财政与人行间“财政实拨资金”电子化。同时,部署了统一标准的“电子支付安全支撑控件”,完成电子凭证模板设计,统一电子印章管理模式;部署签名服务器和时间戳服务器,按照信息安全等级3级要求进行系统的安全加固处理,确保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及电子凭证库安全。2013年6月,省级财政信息安全系统通过授权的等级测评。2013年8月至10月,完成财政和试点代理银行财政直接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2014年6月至8月,完成其他代理银行直接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2014年8月至11月,完成财政与代理银行授权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以及财政与人行清算业务、代理银行自助柜面业务电子化。
六是分期推进单位试点。2013年5月起,先后进行业务系统与凭证库的开发联调,完成电子印章制作,并做好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确定协议,明确业务流程与电子签名;制定运行方案,约定实拨资金办理流程;完成对省级预算单位的“一体化系统访问方式”摸底统计,并选取有代表性的20家单位进行第一批电子化管理试点;分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试点单位实拨资金电子化系统如期上线;分批次将省级预算单位纳入电子化管理范围,2013年底实现省级预算单位电子化管理全覆盖。
七是积极推进地市试点。2014年7月,在省本级电子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地市试点工作。通过实地调研,确定合肥、蚌埠、滁州三市为第一批试点市,并在12月底完成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申请上线运行工作。
三大特点,打造特色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
安徽省在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过程中,从业务流程梳理、凭证单据传递、电子印章管理、应急补录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支付电子化管理模式。
在管理方式方面,一是代理方式选择更加合理,预算单位可以自行在财政一体化平台上下载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无需就近选择代理银行办理业务,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商业银行代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二是实行电子签名与电子签章相结合,安全性更有保障。制定《安徽省财政厅支付业务电子印章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电子印章申领、制作和备案流程;设计《财政支付业务电子公章申领暨印模采集备案表》《财政业务经办人员手写签名采集暨电子签名章申领备案表》《财政支付业务预留印鉴备案表》《财政支付业务电子印章注销申请表》等,全方位加强电子印章管理。三是应急预案较为全面。要求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共同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并根据事件对业务的影响、事件发生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故障分为三类、四个等级,分别采取应对措施。
在业务管理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整合支付电子化管理直接支付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对全省地市集中支付业务进行调研,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进一步规范代理银行和人民银行清算业务,严格执行先支付后清算,确保代理银行支付行为规范、清算及时。二是电子凭证统一化。充分利用电子凭证的可多次分发的优点,用一联电子凭证代替多联纸质单据,信息充分共享,提高系统效率。规范每类凭证上的印章和签名的个数,减少不必要的岗位审批手续。
在技术应用方面,一是搭建测试进行模拟,按照真实的业务场景和网络对支付业务流程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同时,优化系统上线所需的硬件和网络,为提高系统签章的运行速度创造条件。二是应急情况下采取纸质单据补录,业务及时办理。三是实行电子凭证库状态,准确反映电子凭证库、电子印章、消息中间件和签名验签服务器的服务状态。四是积极实行支付电子化自动对账,利用支付电子化管理手段,建立技术对账、业务对账、凭证库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对账三种对账机制,减少出错行为。(安徽省财政厅国库处供稿)
安徽特色小吃培训,安徽特色小吃,安徽黄山特色小吃,安徽合肥特色小吃,安徽有什么特色小吃,安徽芜湖特色小吃安徽省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按照财政部国库司提出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安徽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实际,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实现省安徽特色小吃培训安徽:多点打造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特色中国财经新闻网
《中计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1,邮发代号:1-358。每周出版一期(每周五出版),每期16个版。月订价15元,全年订价180元。可破月、破季订阅,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咨询电话:(010)53868888、53818805
联系人:《中计报》社发行部 冯志强
《中国财经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85,邮发代号:1-153。每份月订价20.50元,年订价246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可破月、破季)。
咨询电话:(010)53816670、53813805
联系人:中国财经发行部 冯志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