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当地天气
  • 被台风改变的世界:加勒比海由盛转衰巴基斯坦东西
  •   Vamei

      哥伦布早年航行到美洲时,曾听本地人说过超强的风暴。那里的人把它尊称为“Hurac n”,即风神。但直到第四次航行,哥伦布才亲眼见到风神的真面目——三十多条船,连同船上要觐献国王的财宝,在风暴中通通沉入海底。哥伦布不禁哀叹:“我们只剩下死亡了。”

      然而哥伦布当年的,并非“风神”,而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一种全球性的天气现象。西太平洋的亚洲人称之为台风,大西洋岸的美洲人则称它为飓风。这种天气猛兽带着屠城灭国的威力,在亚洲和美洲的海岸神出鬼没,留下一部充满死亡气息的史。

      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温暖的洋面上。空气绕着低压中心旋转上升,直到对流层顶端。这些空气大多沿着对流层顶流旋区域,只有一小部分在气旋中心下沉,形成一个晴朗平静的风眼。风眼四周是空气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地方。上升的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厚厚的云墙。云雨带沿着螺旋线向四周扩张,可以一直延伸到五六百公里之外。

      总的来说,热带气旋会沿着周围的风向移动,而且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向西北(北半球)或西南(南半球)偏旋,并逐渐向中纬度地区进犯。但热带气旋本身又会改变周围风场,让它的移动径变得捉摸不定。有时,西北向移动的台风会突然来一个90度大转向,向东北逼进,地上的人们,就只能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1274年,大元忽必烈刚刚夺取了襄阳,南宋门户登时大开,再也难以蒙古人的铁骑。忽必烈坐在大都新落成的宫阙中,享受着万国来朝的威风。然而忽必烈派往东方日本的却遭到冷遇,不降则杀,这是蒙古人的传统,哪怕是海外的日本列岛。

      当时,忽必烈的水军在襄阳之战中锻熟,附庸的高丽国既熟悉海船建造,也知晓对马海峡的水。于是,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组成了4万人的联合部队,准备踏平的岛国。

      大军在福冈附近的海湾顺利登陆,日本武士被蒙古骑兵冲得七零八散,无法建立任何有效的防御。到了傍晚时分,天空下起了雨。冲杀了一天的蒙古骑兵撤回船上,等着明日再战。一夜风雨中,日本武士们就战战兢兢地躲在城堡里,等待的。

      但第二天早上,前往海滩的日本探子看到的是飘满海面的木屑和尸体。原来昨夜台风经过海湾,蒙古船被风浪推动,撞上岸边悬崖。蒙古军队瞬间损失13,000余人,大多是掉入海中溺死。

      五年后,蒙古卷土重来,纠集了两支大军,总数达到14万。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大军在台风季之前出发。但由于航程延误,两军会面时已是六月。早有准备的日本人在工事后面支撑了六周,直到台风又一次来袭。持续了一两天的台风摧毁了蒙古人的大部分船只,侵日计划再次破产。台风两次日本,被日本人尊为“神风”。

      可笑的是,摄于“神风”的威力,蒙古人再没敢出征日本,日本人却一直在可能的蒙古入侵,这就是镰仓幕府沿着海岸建立起大量防御工事的原因。然而巨大的花销最终导致幕府财政崩溃,拉开了日本战国的序幕。

      1944年12月,二战临近尾声。美军第三舰队准备进攻菲律宾的主岛吕宋岛。带队的是美国海军上将——外号“蛮牛”的哈尔西。他收到夏威夷发来的一封含混不清的电报:一个热带风暴正在形成,并有可能向西北方向移动。

      随船的气象学家推测热带风暴并不强,但号旗舰上的气压计却显示骤降,船上的雷达直接在屏幕上显示了一个台风眼。然而,第三舰队的雷达员们只顾着提防可能出现的神风特攻队,把屏幕上的云雨当作烦人的干扰。更何况,那时雷达还是刚使用的新科技,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能监测气象。直到阴雨密布,风浪翻滚,哈尔西才:一场强台风包围了舰队。

      已经没有时间,只能各自。军舰像脆弱的秧苗,被吹得东倒西歪。20米高的风浪像一座座山丘,向舰船压来。舰船摇晃的角度超过70度。油料泄漏,四处起火。海水灌入船舱,浇灭引擎,也让通讯设备失灵。浓烟弥漫船舱,让船员几乎窒息,就算逃出船舱,每小时100多公里的强风也能直接把人吹下海。最终,三艘舰沉入海底,搭载的831名船员中只有74人生还。这场台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很多常规的军事行动,第三舰队由此失去了战斗能力,不得不暂时撤退。

      1780年,殖民地正与主国英国激战。这场战争将塑造出一个的美利坚。当然,身处战火的并不明白这场事业的伟大。当时,英国海军的让商品出口变得困难,经济遭到了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加勒比海的经济却一片繁荣。加勒比海岛地区的气候适合甘蔗种植,从非洲运来的黑奴为甘蔗园提供了便宜的劳力,西班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争相把蔗糖运回欧洲,赚取丰厚的利润。在蔗糖经济的刺激下,海岛聚集着航海家、商人和奴隶贩子,人手一杯朗姆酒,地谈论着的战事。

      就在这和平的氛围中,飓风到来了。温暖的加勒比海素来是飓风的温床,岛民们早已习惯。每当飓风来临,船只都会归港。人们封好门窗,躲在屋子里等飓风过境。但十月接连发生了三场飓风,强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第一场飓风卷起六米高的风暴潮,冲上牙买加海岸,了岛上大部分建筑和甘蔗田。仅仅一周之后,第二场飓风造访加勒比海,扫过人口密集的海地、多米尼加和波多黎各,带走了22,000余条人命。月底的第三场飓风沿着偏西的径移动,早前幸免的西加勒比海地区最终沦陷。

      结果,加勒比海的甘蔗经济几乎被完全摧毁,驻扎在加勒比海的英国海军同样损失惨重,再难以完成海岸线的任务。加勒比的欧洲人焦急地寻找返航船,想要逃离之地。于是整个加勒比地区的人口骤降,再难以恢复元气。

      更要命的是,幸存者讲述飓风中的经历,通过造成了强大的影响,加勒比海从此成为的代名词。原本计划移民的欧洲都改道前往。1780年的飓风,就这样决定了加勒比海殖民地的命运。

      到了1900年,飓风再次决定了美国两座城市的命运。当年八月,加尔维斯敦城与城正在竞争领头羊的地位,加勒比海上的飓风向西北方向移动,靠近加尔维斯敦。人为的误判让这场飓风演变成大灾难。

      当地人自信地认为,建在浅滩上的加尔维斯敦不会受到飓风影响。而联邦气象局也给了当地人另一颗定心丸,气象局的官员认为这场飓风将在数千公里外的东海岸登陆,所以迟迟没有给加尔维斯敦发出警报。直到飓风要登陆时,气象局长依然在犹豫,担心飓风警报会影响本地的商业。

      的是,海水温暖的浅滩正好补充了飓风的能量。在加尔维斯敦登陆的飓风忽然增强,时速达到每小时100多公里。飓风的低压中心吸高了海面,海风进一步鼓起巨大的海浪。潮水涌入城市,冲毁了木制房屋。全城人泡在五六米深的水里,抓住水上的木板。潮水退去时,全城的3600座建筑已经成为平地。许多尸体泡在水中,早已腐烂,只能尽快焚烧。

      由于通讯系统瘫痪,幸存者只能步行到求助。人听说加尔维斯敦死了500人,总觉得这个数字太过夸张。结果他们赶到加尔维斯敦清点尸体的时候,才发现死亡人数至少超过8000。

      热带气旋给巴基斯坦带来过巨大的动荡。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英国人按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分,把原来的区域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部分。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英国硬塞给巴基斯坦东西两块分离的土地,西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河流域,东巴基斯坦则包括恒河的下游。这样的领土设计让印、巴双方都,印度陷入巴基斯坦的东西包夹,每天提心吊胆。巴基斯坦的总理打飞的往返自己的两块国土不说,还要应对东西巴基斯坦越来越浓厚的对立情绪。

      1970年,东西巴基斯坦的对立达到顶峰。西巴基斯坦的军与东巴基斯坦的分离主义政党纠缠不休。此时,一个热带气旋在印度洋面上形成,并北移到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登陆东巴基斯坦时,风速达到了200多公里。风浪与潮汐叠加,冲向地势平坦的恒河三角洲。东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国土被海水淹没,被淹没的土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区,人口相当密集,因此遇难人数在30万到50万之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气旋过后,东巴基斯坦的农耕、养殖和渔业损失殆尽,灾民只能靠救济粮度日。残骸和动物尸体长时间泡在水中,随时可能演变成大瘟疫。

      与反应迅速的国际援助相比,西巴基斯坦的中央几乎什么也没做。中央迟缓的动作遭到东巴基斯坦政党的猛烈,灾难激起的愤慨。在下一个月的中,东巴基斯坦政党赢得全面性的胜利。当军再次东巴基斯坦出身的总理上任时,一场战争爆发了。

      被东西巴基斯坦长期的印度立即把握到机会,出兵支持东巴基斯坦的民兵,打败了西巴基斯坦的武装。气旋过后的四个月,东巴基斯坦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的孟加拉国,南亚的格局登时大变。灾后重建持续了十年,孟加拉人民才逐渐从风灾的阴影中走出来。